翻页 夜间
新御宅屋 > 百合 > 美人谋 > 第427章
  今夜,你陪我说说话吧。李瑾又道。
  萧怀玉愣了愣,好。
  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
  天授十一年七月,李瑾返回长安,并向群臣宣布孕有皇嗣,朝野震惊。
  是年秋,皇帝于甘露殿中诞下皇嗣,赐名紫芙,以皇太女之礼,召宴群臣,普天同庆,又降德音,大赦天下,降天下死囚,流以释之。
  皇嗣诞生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楚,一时之间,天下人都在谈论此事。
  萧宅
  母亲,怎么晒了这么多草药。萧怀玉看着院中翻晒的草药。
  是治湿疮的紫芙。萧母回道,昨天和邻家阿婆说话时,得知她的孙女儿患有湿疮,总也不好,我便想起来了你妹妹的话。
  萧怀玉看着晒盘里的草药满脸惊愣,紫芙是草药吗
  是啊,你妹妹说紫芙活血化瘀,可以解毒。
  想到暮春的那个夜晚,萧怀玉瞬间明白了什么,我明白了。
  作者有话说:
  生孩子这事真是难为作者君,我真的是挤破脑袋想的(个人不是很喜欢小孩,也不赞成圈里那种生育方式,主要是生育对于女性身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,且要承担巨大的风险,我觉得这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补偿的,足够爱,又怎么会舍得让自己的伴侣自己的爱人吃这样的苦呢,反正我是不愿意的)
  但是在当代绝大部分人都将生育当做是平常事,就好像是理所当然,似乎很少提及生育之苦。
  文中是女主并不知道(如果知道是肯定不愿意的,她爱平阳胜过爱自己)并且其实我没打算写生子的,因为你们想看,所以才写出来了。
  (其实有打算直接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哈哈哈,让萧恢复身份被立为后,不过这本书不会这样写,可能会写续篇,她们的后世,然后合法化这种~)
  最后文章差不多要结束了,后续还有一点点,但不会很多,写一些作者的后话吧。
  虽然是95后快要00了,但是作者君的经历也不算少吧,天生的性取向让我从小到大都很困惑与迷茫,直至成年接触外来的世界才有所顿悟。
  从前会觉得这是一条不归路,会劝人回归所谓的正常但接触的多了,看的多了,就慢慢有了不一样的思想,人如果违心而听从安排的生活,我想一定很压抑,我们困在世界这座巨大的囚笼中,很少有人能够做真正的自己吧。
  于是我想说的是,不必害怕面对,也不用太在意无关紧要之人的言语与目光,替你做选择之人,不会替你承担失败的苦,人类的恶意其实比善多,避开向下而嫉妒向上。
  我希望你们都可以有勇气做自己,不被裹挟,不被束缚,也希望都可以明白,这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你的抉择,真正能操控自己的唯有自己,因为妥协也是自己的选择,不够坚定的选择。
  愿我们都有勇气去爱,也愿所有人都能找到爱,与被爱。
  第365章 番外(五)
  皇嗣的诞生,让空悬的储君之位,有了可继的人选,也堵住了群臣欲选宗室为继的提议与想法。
  然而随之而来的,却是一个新的问题,那便是皇嗣的另一个血亲。
  李瑾的登台与新政,颠覆了延用千年的宗法制度,但是这样的制度与思想并没有杜绝,而仍然存续。
  于是朝野都在猜测皇嗣背后的血亲,世人所想到的,便是曾经带领整个关中武将集团将皇帝扶上帝位的武安侯萧怀玉,那个名震天下的大将军。
  然自朝廷收归兵权后,武安侯萧怀玉便突然没有了消息,于朝野不见踪迹,直至天子南巡,她的再度出现,曾于荆州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,但很快便消散。
  因而流言越来越多,并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与猜测。
  这样的议论声也传到了云梦,传到了萧怀玉的耳中,忍耐已到达了极限,爱欲之心,占有之心,都深深刺痛着她,阿娘。
  娘知道,你想去询问答案。萧母说道。
  萧怀玉将青骢喂饱,不,她否定了母亲的揣测,我已有答案。
  如此相爱之人,死亡也无法分割的信任,她,什么都知道。
  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
  天授十二年,正月,万国来朝,皇帝于太极殿接见诸国使臣,仅以赏赐,而拒和亲,并从此定下有楚一朝,永不和亲的条例。
  是年,始修皇陵,令太史局占卜选址,定址长安城东。
  正月十五,上元,朝廷解宵禁三日,通事官员手持诏书登上朱雀楼,宣读诏令,天授十二载,天子诏令,上元佳节,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,普天同庆,金吾驰禁,天子与万民同乐。
  城楼下的百姓传来欢呼声,一座座灯山燃起,长安城内,亮如白昼。
  皇帝御承天门宴群臣,并与百姓共同观赏教坊舞乐。
  然而在这样喜庆的年节之中,李瑾的脸上却并无多少笑容。
  皇嗣的诞生,让她少了些许孤寂,但始终填补不了心中的空缺。
  于是便将身与心都投到了朝政之中,不敢让自己停下片刻。
  但这样的年节,是她无法逃避的,赏赐完群臣,完成相应的礼节,御座上便已无天子的踪影,但城楼下的百戏依旧上演,以及城周绽放的烟火与百姓所燃放的明灯,将这个上元节烘托得热闹至极。
  李瑾带着最为亲近的两个臣子来到了城楼的另一端,这里可以看到长安城的全貌,偶尔也会独自登楼。
  坊内的万家灯火,与京县置办的灯山,足可见长安城中的繁华,车马行人络绎不绝。
  你们不用陪着朕。李瑾看着城下的喧嚣,一天的接见与礼节,让她的眼里充满了疲惫,这些时日接见外邦,也辛苦你们了。
  赵砚书与萧鸢鸢对视了一眼,旋即拱手,蒙陛下信任与器重,这些都是臣下的本分,陛下为国事而操劳,更应爱惜御体。
  天授朝才刚刚走上正轨,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,朕自然会支撑着走下去。李瑾说道,至少要在有生之年,让新政可以一直延续而不被终止与推翻。
  臣等也会竭尽所能,辅佐陛下,续天授盛世。赵砚书与萧鸢鸢表态道。
  李瑾长舒了一口气,随后又道,你们也回去吧,上元夜,当多陪陪家人。
  赵砚书与萧鸢鸢再次对视了一眼,看着皇帝如此孤寂的身影,于是拱手道:或许陛下,也需要陪伴,但不是臣等。
  城楼上传来了另外的脚步声,赵砚书说罢便与萧鸢鸢后退了一步,那脚步声停在了李瑾身后。
  公主。
  声音从身后传来,初春的晚风将她们的气息缠绕在一起,那再熟悉不过,久违而令人落泪的声音。
  那,永生难忘的气息,无不再牵动着那颗孤寂又彷徨的心,如一潭被风卷过的死水,再次泛起涟漪。
  李瑾蓦然回首,止不住的泪眼,夺眶而下,这并非高兴与激动,而是心中所有的苦楚与心酸,还有那无人诉说的委屈,以及,她从不曾轻易示人的,柔软。
  她原以为这个上元夜,又将是独自一人,看城中万家灯火,百姓阖家团圆。
  咚!
  一声沉长的钟响,从皇城的钟鼓楼传来,子时正,燃天灯!
  通事的官员爬上朱雀楼高呼,长安城燃灯三千,初春的寒风略过城墙,皇宫大殿外悬挂的铜铃发出了清脆的声响。
  上元安康。风尘仆仆赶入京中的人,向李瑾作揖称贺。
  话音刚落,城池四周便有焰火冲上云霄,于夜空中绽放,璀璨的流光笼罩了整座城,她们站在光中柔情对视,所有的思绪,此刻都化做了眼中泪。
  上元安康。
  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
  几个时辰前
  赵相,请随我来,有人要见您。
  赵砚书在自家门口被一年轻人所拦,而后带进了小巷中。
  何人欲见我?赵砚书看着巷中等候的人,惊疑道,他未敢靠近,直至她掀开头顶的斗篷,露出真容。
  是我。
  赵砚书惊瞪着双目,燕王?
  我早已离开朝中,不是什么燕王了。萧怀玉道。
  陛下并未削去您的爵禄,吏部也仍然保留了您的官诰,但当年您突然抛弃所有功名利禄离开,引起了朝中不小的轰动。赵砚书道。
  我不离开,难道等着百官群起而攻之吗。萧怀玉道,武力镇压下,必生反抗之心,这是我的结局,作为臣子,无法改变的结局。
  难道只是这一个原因?赵砚书问道,去年暮春,下官从幸荆州,陛下为燕王改道云梦,原以为,燕王会回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