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瞬间的恍惚感,仿佛把应如是拉进了正常生活。那里有阳光,有鸟叫,有绿叶,有泉声,有周围人对小事的叽叽喳喳,亦有人与人之间的调笑,欢乐。
从前,她何尝没有感受过这些,可她从来都只是局外人,融不进去,感受不到那份踏实。但今天,她觉得周围的一切真真切切,她也真真切切地活在其中。
好像,存在,本来就不需要意义。
*******
这都是一些草稿,还有一些自己胡乱想的,反正最后没用到,或是上下文衔接不畅,或是语义重复,我就当个备忘录放在这里了,如果不喜欢,就不要联系到正文内容。
第111章 结语
终于写完了!如释重负。这本书陆陆续续写了一年,五万字的时候重修了一遍,写了十万字左右的时候还在改世界设定,不停的写,不停的改。从最开始的小学生文笔/苦笑,小学生文笔可能都比我强/,一直到现在这个风格。怎么说呢,学识尚浅,笔力不足,还请诸位多多包涵。/笑哭/这一年来还挺折磨的,不得不说,写小说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卡文,逻辑不通,遣词造句……但我依旧要写,我要写出来一个故事,我要看到故事完结。……这本书我最开始的文案是:当你经历了孤独与冷漠,蹚过了悲欢与黑暗,整个世界里只剩下寂静的自己,没有荣耀,也没有温情。迷茫,痛苦,折磨,却终还是选择挣扎着长出赤诚的血肉,不为别人,只为自己……“有些事情不能忘,它们告诉我,我从哪里而来,又将去往哪里。”但是这个偏向于心理描写,唉,人总要生活,不得不屈服。虽然已经改了,但我依旧想把它放出来。不知道读者看完这本书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立意:宽恕过往,不惧将来,向死而生。这是我给《应如是》的方向。……其实这本书最开始定好的是结局,我原本给应如是定的结局是“今日一过,天界上神皆陨,大悲。而天下诸事皆安,大喜。”我想让她战死沙场,那是一个悲壮的结局,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结局。那样的结局才配的起应如是!可后来我写着写着就觉得,为什么呀,凭什么呀?凭什么她就不能活?我希望她活!后来景风出现了,我看到她活的理由,景风给了她活的理由。结尾那句“我想你了”,不仅是谢子和想对她说的,也是我想对她说的,是我借谢子和对她说的:我想她了。现在全文完结,应如是的世界将完全定型,她永远都会是我心里的一片灿烂。(以下的碎碎念可能会有点上下文不接,随心看就好)……写完她战死的那一天,我自己进入了一个空白期,我有些……不知所措,做什么事都做不进去,写故事一年,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它突然结束了,我也有些无所适从。后来我告诉自己,还没写完呢…
终于写完了!
如释重负。
这本书陆陆续续写了一年,五万字的时候重修了一遍,写了十万字左右的时候还在改世界设定,不停的写,不停的改。从最开始的小学生文笔/苦笑,小学生文笔可能都比我强/,一直到现在这个风格。
怎么说呢,学识尚浅,笔力不足,还请诸位多多包涵。/笑哭/
这一年来还挺折磨的,不得不说,写小说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卡文,逻辑不通,遣词造句……
但我依旧要写,我要写出来一个故事,我要看到故事完结。
……
这本书我最开始的文案是:当你经历了孤独与冷漠,蹚过了悲欢与黑暗,整个世界里只剩下寂静的自己,没有荣耀,也没有温情。
迷茫,痛苦,折磨,却终还是选择挣扎着长出赤诚的血肉,不为别人,只为自己……
“有些事情不能忘,它们告诉我,我从哪里而来,又将去往哪里。”
但是这个偏向于心理描写,唉,人总要生活,不得不屈服。虽然已经改了,但我依旧想把它放出来。
不知道读者看完这本书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立意:宽恕过往,不惧将来,向死而生。
这是我给《应如是》的方向。
……
其实这本书最开始定好的是结局,我原本给应如是定的结局是“今日一过,天界上神皆陨,大悲。而天下诸事皆安,大喜。”
我想让她战死沙场,那是一个悲壮的结局,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结局。那样的结局才配的起应如是!
可后来我写着写着就觉得,为什么呀,凭什么呀?凭什么她就不能活?我希望她活!后来景风出现了,我看到她活的理由,景风给了她活的理由。
结尾那句“我想你了”,不仅是谢子和想对她说的,也是我想对她说的,是我借谢子和对她说的:我想她了。
现在全文完结,应如是的世界将完全定型,她永远都会是我心里的一片灿烂。
(以下的碎碎念可能会有点上下文不接,随心看就好)
……
写完她战死的那一天,我自己进入了一个空白期,我有些……不知所措,做什么事都做不进去,写故事一年,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它突然结束了,我也有些无所适从。后来我告诉自己,还没写完呢!你得回来继续写,你要写谢子和找到她,要写方落寒在人间碰到应如是,要写她的无悔,要写她的释然。
但说实话,我也没想到番外一居然会有万字。/唉,这本书我本来预计的是三十万字,不小心超的有点多了,可是不写细一点我心里又不舒服。总归,我写完了。哈哈/
……
写这本书之初,我最想突出的就是应如是这个人物。所以一开始,所有的配角人物设定都是服务于主角的。
易清月,她的出现灵感来源于苏轼的《赤壁赋》,因为之前我听说过《赤壁赋》的另一种解读,就是这篇文章不是苏轼与友人对答,而是他与他自己的心灵交流,自问自答,自我宽慰。所以最开始易清月身上是有应如是的影子的,我需要一个这样的人物去解读应如是,去理解应如是,去引导应如是去诉说她内心的想法,从而去展现这个人物。
应如是这个名字本就带有象征意义,易清月也是,一轮清月,是应如是心中的一轮清月,是她这么多年依旧保留的真诚。
人物写到后面都会长出自己的血肉,易清月会有自己的小脾气,时不时就会表现出来(但我修文的时候删了一些,因为我觉得,她有脾气但是她不能随便发脾气)。
谢子和的话,说起这个角色,其实最开始我只是想要一个医官而已。写着写着他的名字就叫成了谢子和,写着写着他就渐渐看着应如是,理解她,尊重她,甚至喜欢上她。我一开始也没想到谢子和会是神修苑红枫林下被围殴的少年,没想到他会如此努力地去追上应如是的脚步,更没想到他的爱意如此深沉。
他们在我的掌控之外,更像是我的朋友。
戚陌离,其实他作为主要角色来说,我觉得我对他的准备还是不充分的,我只赋予了他性格,却没赋予他过去,这样会导致人物缺少灵魂,可能修文了以后会好一点。他的过去我甚至是在写他篡位之前才大致想出来的,唉,我对不起他。
方落寒,这个人物,主要是起到一个活跃氛围的作用。我还挺喜欢他的,人来疯,纯纯e人,还喜欢矫揉造作,但做事的时候毫不含糊,点赞。应如是和他相处的时候,毒舌,挖苦,却又不失轻松,兄妹之间的相处模式,哈哈哈,能把自己写笑。
就角色来说,戚陌离是官配,那是应如是心里有好感的人,但谢子和是我的私心。我不知道作为作者偏心于角色是不是好事,他出镜虽少,可我每次一看到他,就想把他的出现尽量写的完美。
我一直都在警告自己,谢子和还是弟弟,不要老是撩他,他会脸红的,可我又忍不住手贱。手贱就手贱吧,反正写完之后我看着挺高兴。所以我后来选择谢子和去接应如是回家,但其实也必然是他,因为只有他可以放下所有,放下一切,去山河之间追寻点点生机,他就是为她而来的。(关于谢子和的背景设定吧,其实我之前也有想过,他家是人魔交界处收拾战场的,就是战后捡点儿兵器收点破烂卖卖钱的那种,偶尔也收拾尸体,但我并没有写,因为,不需要)
……
才开始的应如是会有一点莽撞,戾气,但是修身养性,把身上那股浮躁压下去,破晓寒才能越来越精细,越来越高明。其实应如是在我心里的模样大多是下卷的样子,写上卷的时候我要自己带点傻气,因为不需要算计,写中卷的时候我需要压抑,因为是真的难受,下卷的时候即使有压力,但也能以一个放松的心态去写,因为应如是的心态很放松。人物的改变真的很影响作者心境。
……
写的时候和想的时候完全是两码事,很多事情都在我的掌控之外。若说我写出来的戚陌离是十分,那么我构想的时候,这个人物就只有三分。甚至黄盛泽只是一个临时出场的人物,可我就是为他写了结局……很神奇。(感谢相遇吧,这一年写作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