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 夜间
新御宅屋 > 穿越重生 > 大杂院小可怜看到弹幕后 > 第116章
  
  而经过几天的思考,程织最终还是答应周白梦的合作邀请。
  周白梦最近半年都住在港城,只是并未在港城购置房产,而是住在酒店里。
  程织同周白梦在酒店见了一面。
  “这是我的想法,你看看。”两人都有合作的意向,程织并没有藏着掖着,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坦言。
  “不止想要投资卫生巾,连纸巾也一概包涵在内?”周白梦看完程织递过来的文件,看完之后有些惊喜。
  “两个东西,后续还能联合销售。”
  “现在的草纸发黄易碎,并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,我们可以寻找新的原材料,将纸张变白,变厚,更具有吸水性,如此在市场上肯定也会更受欢迎。”
  “如果想要进入内地市场,这两个东西最初的价格肯定属于高端,但也完全不用担心。”
  毕竟什么时候都不缺有钱人。
  两天过去,程织和周白梦的合作终于谈妥下来。
  周白梦负责原料,程织负责营销策划和推广,两人准备先以港城为基地向周边辐射。
  而且由于前面几年,程织都在上学,主要业务由周白梦负责,等到程织毕业后,市场逐渐向内地进军,程织再负责接手业务。
  谈妥之后,程织跟着周白梦在工厂考察,与此同时,约定了资金的注入。
  只是这笔资金,程织需要返回京市之后,才能到账,对此周白梦并无不可。
  周家多年积累,况且经历过上次堂弟的事情之后,周白梦狠心又剔除了一批人,如今在周家的声望很高。
  卫生巾这门生意,周白梦本来没有打算和人分享,在港城遇到顾一舟程织夫妻,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。
  但短短的照面,周白梦也足以知道很多事情。
  周白梦来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早前也因为工作,同港城顾家有过接触,这段时间也确实听闻,顾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外孙。
  再加上之前顾一舟隐晦地找周白梦打听过外公的事情,如今顾一舟和程织出现在港城,足以说明很多事情。
  周白梦记着顾一舟之前提醒的好意,也想要给顾家卖个好,再加上程织确实用过卫生巾,优缺点也确实能说出来。
  让程织入伙,对于周白梦来说,确实是一桩有益的事情。
  只可惜程织还要回内地上学,不能长久地留在港城。
  但是在走之前,程织也向周白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  周白梦想要降低工厂的成本,内地是个好去处,原材料更加丰富,人力资源,土地成本都会更加便宜。
  “之前回内地开过会,说是会进行经济改革试点,但是具体在哪里,还不太确定,如果确定之后,机会合适的话,我会将产业转回内地。”
  有了周白梦的话,程织也放心很多。
  “这个决定不会错的。”
  除此之外,程织还劝周白梦如果想要寻找合适的原材料,可以向西北地区看看,那边的原材料也会相对合适。
  而在程织离开港城前,也将第一份推广方案交给了周白梦。
  程织虽然提出了建卫生纸工厂,同卫生巾联合营销推广的方案。
  但是只是个开头,还需要引进生产线,暂时无法落实。
  但是卫生巾的推广却已经可以开始了。
  程织瞄准的重点就是利用影视行业打广告。
  这个时候的港城,正是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,内容核心也从武打电影,转变为讲述小人物的故事生平。
  在这种故事内核之中,卫生巾的广告,反而更容易插入。
  除了基本的影视广告之外,程织还推荐周白梦,找专业的编剧,围绕卫生巾写各种小故事,通过这些故事短篇,来提高卫生巾的知名度。
  除此之外,便是普通的广告,在报纸杂志上刊登,寻找专业的女性杂志,找一些名人代言,一些或好或坏的评价,都能将大众的目光吸引到产品上来。
  起初周白梦找程织合作的原因,只是因为顾一舟身后的顾家,但是在看到程织递过来的推广方案之后,两眼放光。
  恨不得让程织留在港城。
  港城有大学,港城有资源,港城有人才,读大学而已,何必回到内地呢。
  但可惜这些话说不出来,因为程织已经将离港提上了日程。
  顾一盛还不能出院,但是选出来的家庭教师,已经去医院开始上课。
  每天的时间不长,加起来大概就是两个小时,这两个月主要是让顾一盛适应港城的教育模式,习惯全英文授课。
  程织和周白梦忙了起来,一直没有关注顾一舟这段时间在忙碌什么,一直到回程的车上,两人才聊起来。
  顾一舟干脆直接地递了文件给程织。
  “护肤品公司?”程织有些惊讶,依照她从弹幕上了解到的信息,顾一舟发家应该是依靠中成药的。
  虽然之后顾一舟的公司一再扩张,后续确实涉及到了护肤品行业,但是那最起码也是两千年之后的事情了,绝对不是现在。
  “正好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才,这个行业也确实合适。”
  “中草药和护肤结合起来,大有可为。”
  程织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,但是想想冬天的时候,顾一舟曾经自己做过护手霜,觉得顾一舟说得确实有道理。
  在港城的时间不算长 ,但是夫妻两个,确实都干了不少事情。
  回家之后,不久也见到了自己的通知书。
  顾一舟选择了中医专业,程织选择了经济学,两人并没有选择同一所学校,但是相隔不远。
  两人开学报道并不是同一天,程织先开学。
  顾一舟骑车去送程织,顺带也同程织宿舍的舍友打了个照面。
  程织学校要求,大一的新生上半年必须住宿。
  宿舍为六人间,程织舍友的年龄,也从三十多岁,到十几岁,是年龄差距最大的一届。
  宿舍六个人,除了程织还有另外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是本地人,其余四个来自天南海北。
  年龄最大的那个,来上学的时候还带着自己的女儿。
  开学几天后,程织也从对方口中听到了具体的原委。
  对方来自石城,本身是石城下乡的知青,还是第一批知青,下乡的时间越来越长,眼看着回城无望,找了本地人结婚,生了一儿一女。
  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之后,丈夫刚刚被当地的厂子征调,成为一个正式工人。
  因此一家人都不愿意让她参加高考。
  认为一个女人参加高考就是心野了,毕业之后肯定不会回来。
  丈夫还曾经想要私藏女人的准考证,让女人无法参加考试。
  无奈之下,女人找到当地的妇联求助,选择离婚。
  男方一口咬定,一个丫头片子就是个赔钱货,只愿意养儿子,女人无奈之下将女孩带在自己身边。
  参加高考之后,女人便带着女孩回了城里,暂时住在父母家里。
  但是离家多年,家里早已经没有女人的落脚之处。
  在家里兄弟的孩子,找到机会就欺负自己的女儿。
  女人无奈之下只能向学校申请带着孩子上学。
  孩子已经四岁了,平常很懂事听话,即便是住在寝室里,也没有个其他舍友造成过什么麻烦,反而十分嘴甜。
  而等到军训结束,学校开展迎新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时候,程织才知道,原来带着孩子上学并不是个例。
  每个专业多多少少都有那么几个,每个人带着孩子上学的原因不尽相同,但确实都各有各的难处。
  故事听多了之后,程织也深受触动。
  她提起笔,写下了这一现状,在报纸上投稿。
  有些问题,必须摆出来,才会真正得到解决。
  在给报纸投稿的同时,程织还积极向学校写信建议,请学校教职工的托儿所开放给校内学生,让这些跟着父母来上学的孩子,能够进到托儿所里。
  根据程织的校内调查,这些带过来的孩子,基本上都是学龄前儿童。
  懂事听话,但毕竟是个小孩子,而且大人如今到了大学之后,要上课学习,再加上宿舍的活动范围有限,对孩子的照顾难免有些力不从心。
  如果能够将这批学龄前儿童送入托儿所里,对大家都有好处。
  除此之外,程织还号召学校开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,给同学们更多的帮助。
  短短半年的时间,程织联合同学,一手创立了校内报纸。
  上面分为几个板块,有文学社,中文系的诗歌和文章,有关于校内的消息流通,还有勤工俭学的招工。
  在创办校内报纸的同时,程织也没有放弃给报社投稿。
  投稿的主要内容,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两年程织的工作感想。
  为了让内容不那么枯燥,程织干脆都写成了故事合集。
  再加上她之前接触过很多家庭矛盾,如此一来,程织的小故事合集,可以说是越写越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