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……你的言外之意,是我这个做皇后的掺和了你的家务事?”
皇后原本想着皇上已经在宫里设了宴席来招待孙滢,这简直是陆家的无上荣耀,可让她来陪着孙滢这件事,她的确是些不满的。况且皇上已经赏了孙氏这么多东西了,她必定要给孙滢一些训导,方能维系她和娘家的平衡关系。
在她看来,陆虞和孙滢这些年在海外浪荡了多年,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想着回京做官。
她身边陆家人,肯定要清理好门户,免得将来万一有什么不好的事,自己免不了干系。
她将各种情形都考虑到了,唯独没有考虑过是这个结果。
她还准备再说些什么,见皇上已经进入了殿内,便识趣地闭上了嘴。
“这次宴请你们夫妇的菜单是朕亲自拟定的,一共九九八十一道菜,等下用过餐,朕会把余下的菜赏给宫里的侍卫宫女,让他们也沾点国师的喜气。”皇上说完,便吩咐传膳。
说是请客,其实并不是坐在一个桌子上,每人面前皆有长桌。
席间,又有捷报传来,鲤城知府捉拿倭寇十余人,海盗二十余人。根据他们的招供,江平伯早和倭人勾搭在一起,上次的的夏日祭就是江平伯和倭人勾结借取大夏国运,他们已经商量好事成之后就起事。
皇上看到这个消息,不由对孙滢又多了一份内疚,到现在他才明白孙滢去明州的重大作用。
一顿饭宾主尽欢,孙滢拜别皇上皇后。
“来人,国师有了身孕,应小心为上,还是乘坐皇后的肩舆出宫吧,外面的太阳着实有点大。”皇上吩咐道。
孙滢有孕在身,还没来得及谢恩
皇后倒满脸惶恐的跪了下去,口中道:“陆家妇担不起皇上如此厚爱,不可乱了规矩。”
孙滢也不想成众矢之的,也道:“谢皇上抬爱,臣妇是习武之人,这点路不在话下。”
“那就赏赐一个封号吧,封孙氏为鲁侯,食三千邑。”皇上想了想说道。
皇后和陆虞欲再劝,皇上道:“朕前些日子翻前朝起居注,看到前朝高祖封有功之臣的母亲为鲁侯。孙卿为我大夏立了大功,还比不上一个只会烧饭的内宅妇人?”
孙滢忙拉着陆虞一起谢恩。
皇上封孙滢为鲁侯自然是他的考量的,镇北侯府陆家大房已经有了爵位,这爵位将来自然要交到柔嘉公主生的孩子身上。至于陆虞夫妇,双方都很有能力,这种能力让他有一丝忌惮,却又忍不住想拉拢过来为自己所用。但这夫妻之间又配合的十分默契,唯今之计,就是给孙滢无上的权力,试试看能不能在他夫妻二人之间插上一根钉子。
“孙卿,还请你全心全意的相信朕,朕不是那等不讲道理的昏君,朕赏罚分明。”
鲁侯就是专门封赏出来给大伙看的,就孙滢师徒在夏日祭和倭人国斗法的通天手段,封为世袭也不为过,况且她还这般年轻,还可以为周氏皇族效力几十年,随着修为的增长,她的道术也会越来越厉害,这这封赏怎么看怎么合适。
内侍准备好了笔墨,皇上亲自提笔写了圣旨,盖上了玺印。
“皇上,臣妇有个请求,臣妇想去给太后请个安。”孙滢跪下接圣旨的时候说道。
皇上想了想,脸上神色难辨地道:“孙卿如今是有孕在身,经不起来回折腾,这样吧,吴大伴,你伺候在孙卿左右。”
皇上有点了然孙滢为什么这个时候找太后,但他根本不想阻拦,应该是为悟真道长。
他后来仔细地翻过先商时期的档案,有很多蛛丝马迹留了下来,贺敏当时还是先皇宠妃,和这位同出贺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娘娘斗得厉害。
是的,他有点奇怪,都这个时候了悟真道长还有什么后手。
真是死了都不消停!
贺敏虽死,但是手把手的调教出来一个孙滢,这也算是为她报了仇。
佛家和道家不是都讲究什么因果报应,他就置身事外,看着就好。
说起来,这位悟真道长算得上是他的生母。
“朕同意你去给太皇请安,悟真道长羽化前孙卿刚好守在身边,难道她就没什么托你带给朕?”
第239章 立功
孙滢想了一会儿,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:“师父交待了我超度完之后就结束法事,不要给她老人家报仇,她有仇一般当场就报了。她说皇上是仁义之君,将来定会有一番了不起的作为,让臣妇一定要尽力辅佐明主。”
说皇上的那番话,是孙滢自己加上去的,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,她见到师父的时候,以为她三四十岁,直到她羽化登仙之前,仍是那般容颜,她当年见到皇上,以为皇上也有四十多岁,后来她却占卜出皇上和镇南王是双生子,那师父至少比皇上年纪往上加十五岁!
皇上对孙滢的回答非常满意,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。
孙滢跟着吴公公一起去了太后居住的地方,四周一个也没有,甚至一棵杂草也看不到,四周除了青砖,什么也看不到。
走了许久,吴公公笑道:“就是这儿了。”
有三块砖被掏空了。太后没有想象中的威严,倒像个寻常老妪,颤颤巍巍。
此刻她也不嫌弃太阳晒人,正在一旁嘀嘀咕咕不知念叨些什么。
看到孙滢,她站起来,走了过来,又哭又笑,朝孙滢啐了一口,“你这个从下水道里出来的私生子,拿什么和哀家相提并论?”
孙滢皱了皱眉,冷声道:“我师父早就羽化登仙了。”
太后似不敢信置一般,“什么?谁羽化登仙了?不就是死了?说得那么好听不还是死了?活该!贺真,哀家当初就不应该一时心软,就应该要了你的命……”
这哪里有点当朝太后的样子?
孙滢看了吴公公一眼,“走吧。”
孙滢回到镇北侯府,皇上如流水的赏赐就来了。
御史纷纷上书弹劾说给陆家的恩宠太过了。
皇上道:“朕要给孙卿建座侯府!”
皇上说建侯府当真是建了,不过孙滢并没搬进去,她以自己快要生孩子了,不能轻易搬迁为由婉拒了。侯府最终成了十一公主的公主府。
皇上不仅将镇南王派到了南疆,还将太子的兄弟们每个个都封了王,各自派去了封地。
孙滢生了一个女孩儿,陆虞亲自取名陆宝儿。
顾老太太可高兴了,心里面压着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。
如今,三儿子也早就成了亲,虽然三儿媳只是个落第秀才,但胜在知书达理,勤俭持家,也能管住三爷,现在儿女满堂。如今老四家的长女已经出生,肯定将来能带来一屋子弟弟。
陆宝儿满月这一天,老太太摆了三天的流水席,放生了一万只大头鲢鱼。她老人家还吃了一大碗米饭,席间还喝了一杯酒。
府医说老太太身体还好,但她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了。
罕见的高寿!
皇上也越来宠信陆家,陆宝儿周岁被封为永宁县主,而且有自己的封地宁县。
顾老太太晚上抱着圣旨睡着了,早起贴身丫头给换衣裳的时候才触摸到身上全是冰凉的。
老太太就这么睡着走了。
最难过的是陆彬和柔嘉公主,也不知是怎么回事,就孙珍怀了两次孕,一次是大夫人李氏给逼着喝了坠胎药,一次是正妻柔嘉主吩咐人将孩子扔到水里溺死了。之后请了数不清的名医,他们再也没有其他的孩子。
有一次皇上将孙滢诏进宫亲自过问了此事。
孙滢为难地道:“有子无子都是天意,臣妇当然也希望公主早点为陆家绵延子嗣。”她说着拿出三枚铜钱往面前案上一抛,沉吟半响才道:“这件事臣妇也无能为力,不如你将公主诏来问一问。”
皇上见孙滢说的那般肯定,定是不会诏闺女过来,但隔了好几天,他心中着实好奇,便将公主身边的嬷嬷诏了过来。
嬷嬷一见皇上亲自过问,不敢隐瞒,便和盘托出公主是如何对待孙珍的,公主什么时候和陆彬同房,完全看自己高兴,不高兴了拿鞭子抽一顿完事。
“不过皇上也别担心老奴瞧着小俩口最近关系不错。”
陆彬仿佛没脾气一般,尽柔嘉公主去欺凌。
有一日,公主终于有孕了,消息传进皇宫,连皇上都说“连孙卿也有走眼的时候。”
孙滢只当没做不知。
反倒是让几房分了家,自己到长春观去给老太太讼经去了。
孙滢临行前去了次太子府。可惜太子此时正在见客,太子妃见了孙滢。
孙滢和太子妃可聊的话不多,只道:“臣妇此次前来唯一件事要交待。”
太子妃道:“国师请讲,妾身一定如实转达。”
孙滢斟酌着道:“过几天皇上会安排太子去江南巡察,太子妃一定要转达太子不要去,此行对太子不利。”
太子妃表面答应了孙滢,实际上内心却把孙滢骂了一万次,“小娼妇,什么对太子不利,估计就是这个荡妇要给婆婆守孝,不能跟去浪!”